推荐赌博APP十大排行

图片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中医药服务 > 养生保健

夏季常见四种病,中医教你巧防治

发布日期:2024-05-16 16:15:47 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、中国中医 浏览次数:- 字号:

  顺时养生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核心之一,夏天湿热为多,所患疾病也与气候密切相关,故养生保健、防治疾病也多从健脾利湿、清解暑热入手。下面介绍夏季常见的四类疾病及日常防治小方法。

图片

  夏季常见四种病
  01

  肠胃病

  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……一到夏季,很多人会出现这些胃肠道症状,尤其老人和儿童更是常见。

  夏季天气炎热,各类细菌、病毒生长繁殖快,水源、食物、环境容易受污染,一不小心就病从口入,加上夏季湿热之气较盛,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,导致夏季胃肠道疾病高发。加强胃肠道的自我保健,顺利度夏,有以下几点建议。

  调饮食,防暑湿

  “暑”为夏季之主气,为火热所化,独发于夏季。“湿”为长夏之主气,尤其在南方,天气炎热又多雨,湿邪重浊黏腻,容易伤害脾胃功能。因此,宜多吃清热利湿的之物,如冬瓜、丝瓜、薏苡仁、赤小豆。夏季出汗多,易耗伤津液,需适当吃酸甘食物,如番茄、柠檬、草莓、乌梅、葡萄之类,酸味能敛汗、止泻、养阴,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,又能生津解渴,健胃消食。

  勿贪凉,护脾胃

  《素问·举痛论》云:“寒气客于肠胃之间,膜原之下,血不能散,小络急引,故痛。”说明我们的胃肠道最怕寒冷。长时间在空调房内或开着空调睡觉,很容易体表受凉,吸入凉空气也会导致腹泻腹痛现象。所以夏季空调温度不要太低,睡觉时尽量关闭空调,尤其要注意腹部、脚底和臀部的保暖,不随意坐在冰凉的地面上、不坐冰垫;不要过于贪凉饮冷,不吃生冷、冰镇食品,以免损伤脾胃而发病;在食用海鲜时可加些生姜、紫苏等中和寒性。

  讲卫生,防病入

  饮食要把好“入口关”,防止病从口入。养成饭前便后及随时洗手的习惯;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,生吃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清洗干净,可用开水烫洗或者盐搓洗;冰箱存放的食物,要蒸煮、热透后再吃;家庭烹调或凉拌食品时,做到生熟严格分开,防止交叉污染;不喝生水,注意饮用水的卫生,夏季桶装水饮用时间不宜超过一周;餐具要定时煮沸消毒,以防患于未然;尽量避免在路边摊就餐。

  调情志,少劳累

  《素问·举痛论》云:“怒则气逆,甚则呕血及飧泄。”杨韶华解释说,情志因素会造成胃肠疾病发生。比如发怒或者情绪抑郁会导致肝气上逆,“肝木克脾土”,脾胃功能受影响,出现胃疼或消化不良等症状。故入夏后,要思绪平静,心气平和,情志愉悦。切勿急躁、激动,控制在烈日下劳作和行走的时间。郁闷、烦躁时,不防听听舒缓的音乐,放松心情,更好地保持心情愉快。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熬夜及过度疲劳,中午适当午睡。适当运动,不仅能增强体质,还能加强胃肠运动功能,每顿饭后散步半小时左右,能帮助消化。

  常按摩,调脾胃

  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,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,以按摩为主施治,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。每天按摩以下穴位有助于调节脾胃,提高人体免疫能力。

  天枢穴

图片

  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脐中旁开2寸处。天枢是大肠募穴,有升降气机、斡旋上下的作用。对便秘、腹泻有双向调节作用。

  足三里穴

图片

  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犊鼻穴下3寸,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。足三里是人体的强壮穴、长寿穴,可治疗慢性胃痛、增强免疫力、补虚。

  中脘穴

图片

  属任脉。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,脐上4寸,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。是胃之募穴。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,调节胃肠功能。

 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夏季常见的胃肠病有细菌性胃肠炎、病毒性胃肠炎、消化性溃疡、食物中毒等,如果出现恶心呕吐、腹痛腹泻等症状,要及时就医,以免延误病情。 

  02

  水肿

  《温热论》有言:“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。”《素问·太阴阳明论》曰:“伤于湿者,下先受之。”夏季暑热熏蒸,湿邪偏盛,故容易出现下肢及腰骶部的水肿。

  如果水肿迟迟未消,且日趋加重,应至医院就诊,做相关检查评估心、肝、肾以及内分泌功能,查明水肿原因。在饮食上,要清淡为宜,少油少盐,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药食两用之品,还可多吃一些应季的蔬菜,如冬瓜、丝瓜等,有利水消肿的作用。

  03

  感冒

  夏季感冒多因暑热,但也并非绝对,如夏夜贪凉、空调温度偏低,也易感风寒。还有肺脾两虚、抵抗力弱者气虚感冒,表现为疲乏、自汗、鼻塞、流涕、怕冷等症状。

  中医强调“未病先防,已病防变”,预防夏季感冒要注意房间及时通风、保证充足的睡眠、白天空调温度不宜设置过低,不要整夜开空调。

  家里常备香菊感冒冲剂、藿香正气水等药,适用于外感风寒、内伤湿滞者;气虚感冒者,要扶正与祛邪并施,标本兼顾。

  04

  上火

  可表现为口腔溃疡、眼睛红肿、牙痛、咽喉肿痛及便秘等。暑热、辛辣刺激食物属于外火;而操持辛劳等可生内火,两者之间又可互相影响,而夏季的上火以外火多见。

  在饮食上,应注重清淡,可以泡一些降火茶,如菊花茶、绿茶等清解暑热。上火分虚火、实火,治疗上遵循“实火宜折”“虚火宜补”“虚实夹杂者,当寒温并施”的原则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